Nicky's Blog

总结|迟来的2016年末总结

本来过年期间的总结拖到了现在

2016

上半年 2016.02 - 2016.7

上半年组织架构做了微调,成立了性能专项组,专门做性能优化。

性能数据摸底

主要输出产品里面半年里面设备属性的数据,为了查看近半年设备属性变化,
来指导产品或者技术侧来做策略应对,比如是否抛弃2.x用户支持等。那一周,建立报表、整理报表数据真的要吐了,but还是捡回了excel数据分析能力,同时也发现了新的数据,提供给研发和产品,有指导性的参考价值。定期进行设备数据分析,确实是产品必须的,也可以发现市场的变化和用户属性的变化。

测试工具梳理和支持

主要整理自己之前做的一些内部工具,一方面考虑性能测试工具是否健全,是否可以满足需求,同时也在讨论是否对接UI自动化方案,考虑性能测试系统选用那一套,进行评估和移植成本评估等。

稳定性攻防专项

针对稳定性的攻和防分别开展,之前组内每个人负责一个专项,有下载、size、稳定性,刚好
我负责稳定性方案。同时,每个人要求周会汇报自己的进展和周报同步,那时候确实大家都很拼搏。
稳定性的目标是:达到指定的前台崩溃和后台崩溃指标

Android M适配项目

崩溃做了一段时间,由于项目忙不过来,我们组需要接管一部分需求,于是xx厂商预装M方案交给我身上。需要在一个半月内完成交付。

原来我们产品target sdk=19 一下子需要升到23,中间差了很多版本,需要做很多适配工作。
当然最重的是动态权限部分,将对整个产品形态影响很大,包括启动流程修改,数据获取交互、通知栏样式等,那一个月,完全疯狂投入,一边探索,一边尝试,这块都是摸着石头过河,国内国际环境也不完全相同,还是碰到很多差异化问题。
当完成后,发到那边调试,但xx厂商那边太多要求,整个要求下来,项目周期早就delay了,跨公司协作,其实也没那么顺利,but anyway,最终还是通过他们那边的验证和上线,顺利搞定。

搞定xx版本后,主线的不得不面临升级,因为不能进行降级,必须保持所以产品同步才能覆盖安装,于是又来一波适配。于是主线版本要求更严,必须经过各种pk和数据验证才能上线,于是一连进行了3轮独立灰度,确保数据ok才能回trunk,最终搞定数据报告之后,done,里面还是各种曲折和泪。这里不细说了。

下半年 2016.08 - 2016.12

转眼间,到了年终,公司业务调整,需要分配一部分做其他项目,然后就被抽到其他项目组了。

1 熟悉新项目代码

主要是了解新项目的代码架构和使用规范。

2 业务需求开发

2.1 升级模块
2.2 加载防劫持方案对接
2.3 联网数据优化方案
2.4 feedback模块数据收集
2.5 项目包size瘦身专项
2.6 项目对接新打包平台,打包脚本对接

3 用户中心专项

3.1 facebook sdk接入和数据和优化

对接fb sdk,进行账号登陆需求开发,同时研究如何提高登陆成功率。
针对账号这块进行扩展的需求开发…

3.2 动态下发sdk组件方案

预研如何动态下发,客户端进行动态加载和安装,并且对接fb账号相关功能模块,这块做了一个月,这个方案之前公司内部还是第一次尝试,作为白老鼠,最终还是确认方案可行,还记得那个月临上线那周,连续3天都加班到3点。遇到了很多各种奇怪的问题,同时太多兼容性问题需要处理和调整。

4 国际xx流方案

公司内部重要的项目之一,这块是几个人协作开发的,还记得那1-2月,我们完全拼命投入,真的,第一次觉得我们激情是那么充沛,大家都奔着一个相同的目标,相互协作,虽然我们收获了100多个buglist,但我们还是很开心,协作产品们一起指定调整方案,看着一个个完成的里程碑,我们越来越有信心,最终我们如期完成版本开发和上线,呼呼,终于舒一口气。还记得有一天晚上,我们加班到11点,然后大伙说,要不我们一起去放松下,就宵夜去了,那天我们聊了很多,也是那2个月第一次这么放肆,仿佛自己的杰作即将面世,都很激动~瞬间感觉团队凝聚力爆棚。

5 项目蓝图架构专项

后面团队小调整,转到技术线,专门做重构优化。

我们愿景是为业务保驾护航、提升技术竞争力
于是开始了一轮轮架构摸底和梳理,从底层到业务层,去了解实现,并归类出里面的类图、时序图和优化点等,每个人分工对应模块,通过讨论碰撞来得出优化方案。这也是第一次针对架构工作开始着手,一边学习提高,一边实践。现在这就是我的工作….

总结

目前存在这些不足之处:

  1. 加强总结

  2. 加强分享,将自己的经验或者学习知识进行分享传播

  3. 需要加强沟通交流,来提高自己的能力

  4. 设法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工作效率


转载声明: 本文转载前需与作者联系并标明文章出处